贴近生活传递正能量 紧扣《说明》突出学科特点 ——随县2016年中考适应性考试命题的理念与思考 随县厉山镇中心学校 刘晓军
出题前我对三个问题的思考 语文是什么?语文考什么?语文怎样考? 语文是什么?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提出:“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,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,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。”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的表述出来了,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,具有工具性;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具有人文性,二者是统一的。 语文考什么?三个板块,六种能力。依据《课标》规定的内容和要求,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、阅读和写作能力。中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的识记、理解、分析综合、表达应用、鉴赏评价和探究六种能力。 A、识记:指识别和记忆,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。 B、理解: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,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。 C、分析综合: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,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。 D、鉴赏评价: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、赏析和评说,是以识记、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,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。 E、表达应用: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,是以识记、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,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。 F、探究: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,有见解、有发现、有创新,是在识记、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。 对A、B、C、D、E、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。 语文怎样考?”两紧扣”“两加强”“一对照”。即紧扣《课程标准》,紧扣《考试说明》;对照双向细目表;考查内容应加强与教材的联系,加强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联系。对阅读能力的考查,以课外阅读材料为主。古诗文材料,以唐宋时期为主;现代文阅读材料,以论述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为主。作文不设审题障碍,引导学生观察生活,思考生活。 如果说一套语文试题是一个人的话,科学规范是她的生命,这就要求我们紧扣《课标》和《说明》;公平公正是她的灵魂,这就要求我们要原创;贴近生活是它的核心素养,这就要求我们选择材料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;传递正能量是他的出发点和终点,这就要求我们选择材料要文质兼美。基于这些思考,本套试题我严格按照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双向细目表来命这一套题目。
从试卷的结构来看:全卷共27个小题。
1、试卷内容、题量及其赋分情况如下: 积累与运用,11题,共29分;阅读,15题,共41分;其中古诗文阅读,6题,共15分;现代文阅读,9题,共26分);写作,1题,50分。 2、试题类型及其赋分比例如下: 选择题占15%;非选择题约占85%。 3、试题难度控制: 试题按难度系数(以下简称难度)分为容易题、中等难度题和难题。三种难度的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,大致为6 : 3 : 1。试卷总体难度控制在0.65左右。
从考试内容及相应能力层级分布情况来看
(一)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.熟练书写正楷字或行楷字A(识记) 将“好学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耻近乎勇。”正确、流利、美观的书写在田字格中。不仅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,而且给学生以“好学、力行、知耻”情感上的熏陶。 2、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A(识记)。所选的拼音都是容易读错的,例如声调中我们随州话不易区分第二声、第三声;鼻声母与边声母的辨析;声母易错的;形似字的读音,多音字的读音,及拼音规则等。 3、识记现代常用汉字字形A(识记)。都是课标中规定的常用的3500个汉字。 4、正确使用词语E(表达应用)。所选的“喜笑颜开、死灰复燃、抛砖引玉、乐此不疲”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。词语运用着重要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,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当中去应用。无论是毕业晚会、交流会还是抢红包、“南京大屠杀”这些语境应该说是学生们所熟悉的。“抛砖引玉”属于谦辞误用。 5、辨析病句E(表达应用)。本次所考查的语序不当、成分残缺或赘余、表意不明、不合逻辑。结合随州市初高中教学衔接座谈会会议精神,特增加了病因的考查。 6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E(表达应用)。本次命题选取倒装问时问号的用法、省略号、冒号、括号、引号、顿号的用法进行考查;这些都是常用的一些用法。 7、了解教材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等基本常识,课外阅读《水浒传》《西游记》《三国演义》《安徒生童话》等《课标》建议阅读的文学作品,识记故事情节、人物形象。A(识记) 试卷中的第7题文学常识,安徒生、泰戈尔、鲁迅、司马迁,选材时考虑到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来考查。 第8题名著阅读。我选取《水浒传》的“误入白虎堂”这一情节来考;围绕《说明》中的“识记故事情节、人物形象”来出题。 8、根据提供的综合性学习材料或情境,综合运用语文知识,简明、连贯、得体、准确、鲜明、生动地表达。E(表达应用) 试卷中的第9题,结合语境仿写句子,着重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连贯、鲜明、生动地表达。时间上,春夏秋冬这是重在考查语言的连贯,内容上春夏秋冬的季节上的优点,这也是隐形的在考查连贯;修辞手法上运用拟人、句子结构上要构成排比这是在考查鲜明生动的表达。 第10题,句子排序,重在考查句子间的逻辑联系,属简明连贯的表达。加强了与教材的联系。 9、默写《课标》要求背诵的的古诗词名句A(识记) 我所选的名句从内容上来看,或写景、或抒情、或心理告白;从情感上来看,或俯视一切困难勇于攀登,或爱国,或喜怒哀乐。不仅突出《说明》中“加强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联系”这一要求,而且在情感上使学生性格以完善,传递了正能量。 (二)古代诗文阅读 古诗赏析 《说明》回放: (4)筛选文中信息,归纳内容要点,概括中心意思C(分析综合) (5)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C(分析综合) (6)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言D(鉴赏评价) 对阅读能力的考查,以课外阅读材料为主。古诗文材料,以唐宋时期为主;我选的是唐朝王昌龄《从军行(其五)》 第12题:诗中“ ”两词写出了胜利来之不易;“ ”两词让我们可以想象到前线敌人之强大和战斗之激烈、待援。从“ ”这句诗我们可以看出部队首战告捷。(3分) 本题围绕“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言D(鉴赏评价)”这一发展等级来考查。 第13题,选择题。着重考查《说明》中的(4)筛选文中信息,归纳内容要点,概括中心意思C(分析综合)(5)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C(分析综合) 文言文阅读 《说明》回放: (1)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B(理解) 常见文言虚词:而、乃、其、以、于、与、则、者、之。 (2)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B(理解)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:宾语前置、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(3)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B(理解) (7)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(鉴赏评价) 文言文(节选自《史记.滑稽列传》) 第14题解释加点的词 ①
衣以文绣
(给。。。。。穿)词类活用 ② 置之华屋之下 (放,把。。。。。安放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、 ③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 (交付、交给)联系上下文推测其在文中的含义,这一小题增加了难度。 ④ 以为不可(认为) 15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。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B(理解) 常见文言虚词:而、乃、其、以、于、与、则、者、之。受材料的限制我增加了文言虚词“也”的用法的考查。 解释下列加点词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( )(2分) A、 故楚之乐人也 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B 、优孟,故楚之乐人也 陈胜者,阳城人也 C 、而以大夫礼葬之 温故而知新 D 、请以人君礼葬之 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 16题、翻译“寡人之过一至此乎!”(2分)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吗? (3)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B(理解) 17、楚庄王已下令说“有敢以马谏者,罪至死”,优孟为什么还能够进谏成功?请简要回答。 (3分) 他“欲擒故纵”,进门大哭,顺着楚王的意思,要求厚葬死马,接着顺势推理,推出荒诞结果,使楚王恍然醒悟。(3分 (7)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(鉴赏评价) 命题思考: 选择这一材料我想,除了可以考查学生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,还有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,考查学生要会说话,根据说话的对象,选择婉言或者直言,这不仅需要智慧而且还需要勇气。给学生以启迪,甚至可以终生受用,贴近生活,还原生活,传递正能量。 议论文阅读 《说明》回放: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(1)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、重要句子的含意B (2)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C (3)分析文章结构,把握文章思路C (4)归纳内容要点,概括中心意思C (5)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|
随县教研室 ( 鄂ICP备14013938号 )
GMT+8, 2019-2-20 11:23 , Processed in 0.104593 second(s), 12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2 Licensed
© 2001-2011 Comsenz Inc.